秋乏来袭睡不醒,原来是“湿”在作怪
俗话说
“春困,秋乏,夏打盹”
秋乏夹杂着烦躁和无力
总有催眠一般的魔力
“秋乏”症状小测试
如果以下症状
有2条以上出现在你身上
那你很可能已经被“秋乏”所困扰啦
湿气是如何形成的?
湿: 有句古话叫:“千寒易除,一湿难去。湿性黏浊,如油入面。”
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,与热在一起叫湿热,与风在一起叫风湿,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。
湿邪不去,吃再多的补品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,隔山打牛。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、哮喘、高血压、心脑血管等疾病,甚至恶性肿瘤,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、痰湿有关。
三步自查体内湿气
体内湿气咱们自己看不见摸不着,如何知道湿气重不重呢?其实有个三步就能自查是否有湿气。
1、检查水肿,用力按胫骨
2、检查手指根,看有无青筋
3、检查舌苔,黏腻必痰湿
怎样预防秋乏?
睡眠:保证睡眠充足,午间可适当午休。秋季夜晚开始逐渐变长,可以适当增加睡眠时间。同时应开始早睡早起,早卧以顺应阳气收敛,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。
“春捂秋凉”,秋季虽有凉风时至,但衣服不能一下穿的太多,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,一旦变天则易受凉感冒。
初秋是阴气和阳气、暑热和凉风、湿和燥“搏斗”最激烈的时期。秋气收敛,很容易造成体内郁热,引发病邪。
初秋养生第一重任就是养护好脾胃,把体内藏着的暑湿赶出去,中土运转给力,则肝、胆、肺、胃升降有序。
另外,秋天燥气当令,燥为阳邪,最易耗伤津液,燥邪习惯经口鼻侵于肺,耗伤肺阴,出现肺燥,可表现为口干、唇裂、鼻塞、咽痛、阵发性干咳,甚至流鼻血。
因此,秋季要滋阴润肺。健脾养胃可以多食用赤小豆、薏米、山药、芡实、茯苓等。滋阴润肺则有芝麻、核桃、蜂蜜、银耳、百合等食材。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更多妇科问题在线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