蒋劲夫殴打日本女友,关于家暴你还有哪些误解?
近日,蒋劲夫和女友中浦悠花持续占据热搜,不是官宣结婚,不是甜蜜秀恩爱,而是一个曝蒋劲夫家暴,一个发文承认家暴。最近,事件不断反转,大有愈演愈烈之势。
在全国 2.7 亿个家庭中,25% 的女性在婚姻中遭受家暴。妇女自杀原因中,60% 是因为家庭暴力。妇女他杀原因中,家暴致死率占 40% 以上。
2016年3月1日到2017年10月31日这20个月期间,中国境内家暴导致的死亡案件533起,至少635名成人和儿童死亡,平均每天家暴致死超过1人。这里不包含因遭受家暴而抑郁自杀的人数。
“三天不打,上房揭瓦”,打老婆这个陋习源远流长,家庭暴力在各个国家都曾是家常便饭,直到现在也不罕见。尽管中国在2016年出台了《反家庭暴力法》,但正如《刑法》不能消除犯罪,《反家庭暴力法》当然也没有消除家暴。对付家暴,除了法律,还需要每个人对它有正确的认知。
关于家暴,你是否也有如下误解?
误解一:被家暴的人往往也有过错。
蒋劲夫在微博承认自己家暴后,他的亲友站出来解释女方是如何可恶、如何欠打,评论里便有不少人转而支持他。且不说利益相关方的一面之词是真是假,就算女方真的有过错,她就活该被打吗?不妨问一句:如果她和蒋劲夫体格力量相似,他敢不敢打?如果她爹是首相,他敢不敢打?答案恐怕昭然若揭支持他下手的显然不是什么维护正义的勇气,而是认为打了对方也奈何不了他的心理。除非是正当防卫,否则任何错误都不是实施暴力的理由。
把过错归咎于受害人是容易的,也是危险的。这等于告诉女性:只要你不犯错,你就不会受家暴。这种幻想只会把更多女性推入火坑。
误解二:有家暴行为的人可以用爱感化
有一句被说过很多遍但还是值得再说一遍的话:家暴只有零和无数次的区别。
当一个男人开始家暴,那么无论过后再怎么道歉认错甚至下跪,99.9%的可能是他还会再次家暴。因为一个会试图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人往往是有性格缺陷的,这种缺陷绝不会因为他的后悔而消失。原谅他,只是给他再一次施暴的机会。
有没有例外呢?也不是没有,就是反击回去,但风险较高,不值得效仿。例如,丈夫酗酒殴打妻子,妻子趁丈夫酒后沉睡把他脱光绑起来用扫帚条抽打,并威胁他再打她以后她还会再来一次,并且要在饭菜里下毒。后来丈夫果然不再打她了。
另一个案例发生在农村,丈夫打了妻子之后被妻子的几个兄弟叫过去暴打了一顿,之后也老老实实不再家暴。
第三个案例是一对年轻的小夫妻,因琐事争吵,男方打了女方两个巴掌,女方不服还手,二人厮打但男方显然占优势。在第二天男方上班后,女方砸烂了家中全部电器和家具,然后收拾东西回娘家。一周后男方父母领着男方去女方家赔礼道歉,女方才回家,从此再没动过手。
本文绝非鼓励以暴制暴,而是想指出,正因为家暴本身就是恃强凌弱,除非能让对方觉得你也强,才能产生震慑作用。而哀求、哭诉、顺从,往往只是强化了你“弱”的形象。如果条件允许,有一次家暴就应该离开,或者寻求外界的帮助。期待对方改好的这种心思,恰恰会被对方有意或者无意地利用。
施暴者在施暴之后会有一段时间表现温顺,对受害者无限讨好,展示“温情”,从而让受害者犹疑不决不愿意离开。你留下了,你也就上当了。
误解三:遭遇家暴后还不离开,是自己犯贱
有的母亲舍不得孩子,害怕失去监护权,有的被家暴男威胁要杀了全家,很多时候并不是一句简单的“离开他就好了”可以解决问题。施暴者的目的不是让对方离开,而是控制,受害者并不都是那么容易脱身。
而理解了受害者的境地,我们或许就不会那么简单地认为自己遇到了也能轻易摆脱。如果你身边有人遭遇家暴,你可以帮助她报警、向当地妇联维权站寻求帮助,不要谴责她为什么不离开,更不要自以为是地“劝和不劝离”。
误解四:高学历的人不会家暴
广东某市妇联的一项调查表明:在被调查的发生家庭暴力的548户家庭中,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11户,占20.3%;公务员家庭72户,占13.1%。可见,高学历人群的家暴并不是个例。而社会地位也是一样,著名的咆哮明星马景涛的妻子就是因为不堪家庭暴力才与其离婚,而马景涛对待第二任第三任妻子依然照打不误。
每一个要走进家庭的女性都应该学习的自我保护方法。
你是否有其他妇科问题需要咨询?
别担心,还有我们
咨询一下你就知道了
长按识别二维码
24小时免费在线咨询哦~
二维码了解一下,赶快来关注我们吧!